
去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被诊断出患早期鼻咽癌,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中国鼻咽癌的病例占全球47%,尤其在广东地区为高发,严重危害南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Canton tumor)”,是教科书上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的恶性肿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投身鼻咽癌临床诊治研究已有34年,他带领团队制定了世界先进的4项诊断新标准、1项放疗新技术和3项综合治疗新方案,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鼻咽癌诊治体系,使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7日,他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精准分期让10%的患者避免了过度化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由于位置特殊,靠近脑部等部位,难以手术切除,但鼻咽癌对放疗敏感,因此主要采取放射治疗的手段,即用加速器产生放射线,从体外射入杀灭肿瘤。
大学毕业后,马骏被分配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发现这里患鼻咽癌的病人特别多。广东省鼻咽癌的发病率是世界水平的40倍,病例占了全球20%。
当时,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很不乐观,鼻咽癌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都很单一,单纯放疗,设备有限,技术落后,医院只有一台普通的二维直线加速器,主要依靠钴60治疗机进行常规放疗,再加上物质条件差,病人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
2000年,马骏通过选拔得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公派留学的机会。他选择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博士后训练。
“在那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提升、科研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看见临床、科研等硬件软件上与对方的巨大差距之后,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在鼻咽癌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驱动力。如果想要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就必须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医疗的技术水平。”马骏说,这段经历极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对症下药,医者有方。只有准确判断鼻咽癌病情的严重程度,才可以更好确定治疗方案,判断标准包括原发灶侵犯(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维度。譬如,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放疗,中期病人需要联合化疗;如果判断不准,容易导致治疗力度过重或过轻,产生不良影响。
在美国学习期间,马骏发现,美国的鼻咽癌患者主要也是华裔,尤其是广东人,这背后可能有基因遗传等因素。美国病例数量不多,却制定了国际通用的对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这究竟适不适合中国病人?他内心打上了问号。
回国后,马骏组建了团队,就分期标准进行了专门研究,利用大宗病例数据分析,从2008年开始持续改进了鼻咽癌的分期标准。“鼻腔”和“口咽侵犯”不再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由T2a期降为T1期;国际上首次提出将“咽后淋巴结转移”纳入N1期;将“IV/Vb区淋巴结转移”归为N3期……
这4项标准的修改使得10%的患者避免了过度化疗,20%的患者得到更精准的化疗,均被美国AJCC分期标准直接采纳,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用至今。
绘制了鼻咽癌侵犯“危险地形图”
放疗是鼻咽癌的根治性疗法,但部分患者可出现放射抗拒,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此外,射线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毗邻的正常组织及器官(如脑干、眼睛),引起失聪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对粗糙,容易漏掉肿瘤区域,或是治疗范围太大,给其他器官造成伤害。”马骏说。对此,他和团队首次绘制了鼻咽癌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危险地形图”,创新地提出了个体化照射范围和剂量标准。也就是说,对高危的地方给予高剂量,对低危的地方给予低剂量,从而降低了鼻咽癌局部复发率。
针对鼻咽癌放疗后可能产生的诸如口干、放射性脑病等后遗症,马骏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鼻咽癌放疗中33个正常器官的保护图谱和安全剂量标准,显著提高了放疗的安全性,降低了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目前,该图谱已被国际同行下载2万余次,成为全球通用的技术规范。
马骏另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贡献,是研究出了放疗和化疗结合的新模式。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的治疗指南于1998年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采用同期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但马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治疗方案后,患者副反应很大,会受很多苦,却似乎没有明显获益,而且还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耗时8年,马骏团队完成了一项大型3期临床试验,结果最终显示辅助化疗并不能使中国患者获益。“我们有理有据地将患者从难以耐受的辅助化疗中解脱,缩短治疗时间3个月有余。”马骏说。此后,欧洲和NCCN的指南都作出了修订,国际通用14年的“教科书”经典治疗方案由此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马骏团队还在原来双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药,并且把放疗后的化疗挪到放疗前使用,在全国开展了一个480例的临床研究,发现这一方案能够将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提高 8%。
努力让鼻咽癌成为历史
从业以来,马骏依托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利用广东的政策和资源,带领团队共制定了世界先进的4项诊断新标准(咽后淋巴结、鼻腔、口咽、N3分期)、1项放疗新技术(基于图谱的正常器官保护)、3项综合治疗新方案(同期放化疗,不加用辅助化疗、诱导化疗),在全省以及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关研究促成了15年来AJCC/UICC临床分期6项修订中的4项、20年来NCCN临床指南5项修订中的3项,9项研究写入了美国权威教科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从而奠定了马骏在鼻咽癌诊疗领域国际领先的学术地位,提升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
马骏领衔完成的“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和“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还获得了两次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据统计,每年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诊的鼻咽癌患者有5000余人,来自内地、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
经过努力,该中心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多年来,马骏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为国内鼻咽癌科研与诊疗领域输送了生力军。“我们正在开展靶向和免疫治疗等研究,争取让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让鼻咽癌成为历史。”马骏期待。
【记者】胡良光 李秀婷
【通讯员】余广彪 杜晓京
【策划统筹】林亚茗
【校对】符如瑜
【作者】 胡良光;李秀婷;林亚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科技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