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曾经的飞信,说起飞信貌似还是微信的鼻祖,可是飞信属于中国移动,就注定了这条路是坎坷的。这段时间飞信的身影已经暗淡,甚至不被人提起,与微信发展的判若两人。不过最近有消息称飞信将满血复活,中国移动试图重新杀入IM行业。
近日中国移动透露,中国移动的IM产品将于下月正式上线,此次中国移动拿出的是淡出人们视线许久的飞信。其实在业界来说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飞信活着,但它已经死了”。也许很多人会问比微信诞生更早的飞信为什么渐渐陨落,而有着相似产品基因的微信却搞的如日中天,是什么原因导致飞信之死以及微信的崛起呢?
产品的时机问题是飞信的迅速陨落的直接原因:产品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受到推出时机的影响,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最符合需求的产品,毫无疑问微信就是这样的产品,搭载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同时智能机的市场成熟期。满足了人们免费通过移动互联的联系。而秉承同样功能的飞信,推出的时间还是塞班系统统治天下的时代。糟糕的操作系统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验,致使其并不能在移动端有太大的作为。而在PC端,其也未能找到对抗腾讯的好的办法。还有就是中国移动的产品运营思路:这个不多说,互联网产品与传统增值业务的内部自我博弈,一定是移动今后发展最大的障碍。
据介绍中国移动的IM产品将于下月正式上线,由于传统通信业务持续下滑,互联网业务成了基础运营商的新目标,不过飞信若想在IM市场脱颖而出,同样面临着如何解决跨运营商使用、寻找技术亮点以及承受长期高投入的难题。如果继续靠短信,飞信根本无法翻身。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时代,随着社交软件的频频出现,短信的单纯化信息交流早已难以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人们更倾向于在娱乐中搭建起信息交流平台,所以基于免费短信而生的飞信越来越失去了基础。归根到底移动无法痛下决心颠覆自己,革自己的命。
飞信这次的来临,意味着运营商发现了危机,短信业务下滑,运营商沦为流量管道,所以也需要发展互联网业务。而飞信是运营商打算用来抢“微信”地盘的一个战略性产品。听说中国移动一直未放弃飞信,这一次,中国移动想借助IM市场的兴起重振飞信。但是运营商做互联网产品,常常缺乏清晰的定位和独立的技术研发团队,不仅是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也同样存在这一先天缺陷。目前飞信眼馋移动互联网这块蛋糕,或许飞信真的有一些改变。
但是运营商自己又何尝不想把“飞信”做大做强,但是运营商本身的思路僵化,重渠道重销售而轻产品;领导审美优先导致的员工束手束脚;内部派系山头林立,大公司病泛滥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都会影响所有运营商名义下的一切产品运作。试看所有运营商所做的所有互联网产品,除了他们公司自己人在用以外谁有用?
您爱看的科技都在这里!关注微信公众号:techwindow,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