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民间盛行的文娱活动——打麻将,起源于宋朝。
宋朝时期,因连年战争需要,粮草仓库遍及全国各地。每个仓库都有不少士卒看管,为防止麻雀遭踏粮草,士卒们特制了一种发射石籽的炮,专门用来打麻雀,还经常举办打麻雀比赛。士卒平日闲暇时间很多,他们参照打麻雀比赛办法,自制纸牌,自定规则,进行游戏。牌中有炮筒、麻雀、奖金等名目,炮筒以横断面表示,几个横断面,就是几门炮(也称筒或饼);麻雀,一个就画上个麻雀(也称小鸡),多了一张牌画不下,以一节麻雀腿骨代表(也称条);奖金以万计(称万)。游戏方法开始很简单,把牌先反叩好,轮流揭。一炮下来四个麻雀,谁的炮少而雀多,按比例计奖金,炮多雀少扣奖金。四次一局,一局下来得奖金最多者为胜,奖金是负数者为败。
后来,牌里加了“红中”,即打中之意;“白板”,即未中一次之意。“发财”,即奖金多之意。因打麻雀与风向关系密切,又加了东、西、南、北风,风牌影响命中率。这种玩法,不分技术高低,只是娱乐,后来发展到把各类牌三个组成一铺,最先全部组成者为赢,这就分出点技术高低了。和过去老人们摸纸牌相似,开始赌钱。
这种游戏传到上流社会,改为可以竖立的木牌或骨牌,四人围着玩,当时叫麻雀牌。明代开始,此游戏正式改叫麻将牌,流行全国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