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响彻夏日的蝉鸣,一扇不起眼的窗前,立着一块自制纸牌,“烟酒,饮料”,白底红字已经有些破损和发黄。小卖部店主行李(化名)就坐在窗后。他今年36岁,正在等待一张录取通知。前不久,行李刚参加完高考,被一所三本中医药大学录取。
这是第一次参加高考的18年后,已经拥有硕士学历的行李,第二次参加高考。他想要系统地、全面深人地学习医学,所以决定重读大学。2022年元旦过后,他买来一大堆教辅书,在小卖部复习。半年里,这个中年男人淹没在数学和生物的苦海里,经历了焦虑抑郁、失眠紧张,反复做题、默写背诵,努力拿到了总分493分的成绩。
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卖部,有顶到天花板的货架、贴墙放置的一人小书桌、铺着青红碎花被单的单人床。身高一米八几的行李站在店里显得有些拥挤,他圆脸,戴眼镜,留着短胡子,发际线无情地往头顶后方撤退- 他说这是读研的时候经常熬夜写东西,头发给熬没了。他爱借用粉丝的话自嘲,说自己这面相,坐在医院里一看就是有经验的老中医。
行李是人类学硕士,当过兵,在云南边境采过茶,做过学术出版社编辑,裸辞后在胡同里开小卖部。李小编、李小贩、李小道都是他的名号。他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发在豆瓣上,拍成视频发在B站上,作为一种记录,意外收获很多点赞和批评。 -“骂我的人骂的是他眼中的我,夸我的人也不代表就很了解我。”行李对所有评论都很淡然。一个跟随自己的兴趣生活的人,会活成什么模样?行李至今没有答案。他的人生意义,还在一个个选择中不断形成。
以下是他的自述。
最近我进了新生群,一直小心翼翼地没有暴露年龄和身份,怕老师和同学知道了,引起过多关注。我开学还想好好上课呢。前几天,梦到有人把我在豆瓣上写高考经历的文章转到新生群,把我吓的。
在群里,我提的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觉得很中二。开学要军训,我问是在学校训吗?他们说这问得多新鲜,不然还能去哪儿?可我小学、中学都是去军营里训的。体育课要学太极拳,我问考劈叉吗?他们说你这么想可笑死人了。但我当年上大学时学散打,必考横叉竖叉。我还很好奇,除了本专业,能不能旁听别的专业?人家说你疯了,自己的课都上不完。其实我高中就去北大旁听,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去宗教学和哲学系旁听,现在还和旁听课的老师关系很好。
时隔18年第二次参加高考,是为了学医。我把备考的完整经历写出来放到网上后,很多人评论说,你没必要参加高考,看看书就得了。但人类学的方法告诉我,你想要去理解和解释一件事情,就必须完全参与进去,而不是说看了、问了就行。
这次高考收获了什么?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我的备考过程很受挫,单科分数结果和预估的差很多。我虽然做过出版社编辑,却考不好语文。再就是如果你想做什么,想不清楚意义,就先把它干出来,因为干什么都没有意义。我也一直没想清楚我再次参加高考的意义,结果考完,网友们的评论和转发,帮我找到了意义。
这次高考我收获了以前不曾感受过的心路历程。我高中学习一直都很轻松,玩着学,没为成绩发过愁。2004年的高考是先报志愿再考试,我稀里糊涂就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这次呢,拼命复习半年,中途经历纠结、抑郁、崩溃、遗憾等各种状况,考前最后一刻还在复习,担心考不上,还好结果不算差。
工作时间久了我反而变得迷茫,焦虑也开始显现。我会突然心律不齐,每天反反复复睡不着,睡着了也会不断被惊醒。
焦虑症成为一种病症,就不讲道理了。不是说你脑子想明白了,内心就能接受。最严重的时候,惊恐发作,整个人像被扔到冰水里一样,胸口像炸开了,股凉意直蹿到头皮,后背冰凉,头皮和手发麻。去医院一查,心率100多次/分钟,高压达到180mmHg。我后来发现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经历,来自媒体、出版、编剧等各个行业。
也不是说遇到一件事受了刺激, “咔嚓”一下精神就崩 了,而是各种事情在日积月累地消磨你。好比你有一座城,四周的敌人一直在围攻它,城墙慢慢地磨损掉。等到有一天你以为他们都散了,其实城已经没有任何的防护。
当时不仅我自己状态差,我妈的腰摔伤了也需要人照顾;我的房东要卖房子,我需要搬家。各种原因综合,辞职是最省成本的选择。辞职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工作中的自己很虚荣。比如我会给人介绍书,和对方互相尊称老师。时间久了,好像真觉得自己是“李老师”,混人文化圈了。但静下心来反思,你给人家讲这本书的时候,你真看完了吗?没法理所当然地出去招摇撞骗。辞职后我考过人类学的博士,想看这个专业能不能读到最高学历,不行就转去学别的。结果笔试考第一,面试考倒数。
辞职后我没地方去, 就搬到姥爷生前住过的老胡同,在这十平方米的地方开小卖部。
北京人并不都是大家想的那样过活——家里几套房、天天收房租。我在胡同里出生,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长大,而房子仍然是那间又老又小的破平房。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北漂”着。高中住校,我家虽然离学校坐公交就十分钟,但我死皮赖脸地不想回去。每到春节我会回来待一天,过完大年初一就回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我的人生很跳脱,但回过头一件件梳理下来,也有内在联系,我想要自己去定义自己的生活。我读大二时,想到自己20多岁毕业工作结婚生子,陶醉在自己人生的小成就里并安于现状。
20多岁就已经看到人生的尽头,好像是顺着一条江水往前流,你在里边躺着站着卧着都行,不用扑腾,反正最后都会被江水冲到那儿的-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我就从脚下开始,去做我自己选择的事情。
对我的人生选择,家人基本都站在对立面。我比较倔,有时候做一件事情需要说服他们,找很多理由,也是让自己更坚定的过程,所以他们的反对意见反而是我前进的动力。
我周围的北京朋友大都过着稳定的生活,他们认为我太能折腾了。这次高考,之前宿舍的小群里的朋友调侃说,当年我是宿舍里唯一考上重点本科的;如今,他们都在国企事业单位稳定下来,我重新去“高考”了。
有人爱给我贴标签,比如活出了自己、很酷之类的。但我没觉得,也没在对抗什么。我只是做了选择,就承担后果。我现在唯一想对抗的是身体衰老和体能下降。明天早上起来跑步1